FPC在消費電子領域應用
柔性電路板(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簡稱FPC)屬印制電路板(Printed Circuit Board,PCB)一種,印制電路板還包括剛性板,HDI基板,IC封裝基板以及金屬基板,現(xiàn)代電子設備應用中多將幾種產品混合使用?;谄涮匦?,柔性電路板多以排線、連接線等形式出現(xiàn),這也往往成為其被人們所忽視的原因。根據(jù)Prismark數(shù)據(jù),2018年全球FPC產值同比增長4.8%至126億美元,在全球PCB市場占比為19.9%,僅次于多層板(39.4%)。
2018年全球PCB市場按材質分布
(資料來源:Prismark,華泰證券研究所)
柔性電路板從應用領域上看,主要用于智能手機(29%)、平板電腦(22%)、PC(13%)和消費電子(19%)等。
2018年全球FPC市場按下游應用分布
(資料來源:Prismark,華泰證券研究所)
下面,我們先從占比最大的領域——智能手機來了解一下FPC的使用情況。
智能手機,繼PC后又一改變人類生活習慣的產品,具有類似個人電腦的功能,裝載有攝像、指紋識別、MP3播放、無線充電等強大功能,且可自行安裝軟件、游戲、導航等服務程序,連接移動網(wǎng)絡后實現(xiàn)全網(wǎng)互聯(lián),隨著研發(fā)的持續(xù)投入,初步具備人工智能機制。對于智能手機的狂熱粉來說,每一個新興功能的加入、每一款新機的發(fā)布都牽動人心。
拋開外觀設計、強大功能,來看一下它的“內涵”——FPC。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我們每天形影不離的智能手機的話,那就是“麻雀雖小,五臟俱全”,如下是一張手機的FPC用量拆解圖。
iPhone XS MAX 拆解及FPC用量
(資料來源:iFixit,戰(zhàn)新PCB產業(yè)研究所,華泰證券研究所)
根據(jù)權威機構發(fā)布數(shù)據(jù),iPhone XS MAX內部FPC用量達24塊之多,分別使用于光感、正面攝像頭、側鍵、屏幕、電池、電接口、揚聲器、振動器、天線、無線充電、音量鍵、WiFi天線、攝像燈、后置攝像頭、臉部識別、聽筒等位置,起到異形位置的電路連接、WiFi/GPS等信號的收發(fā)、按鍵按鈕感應、屏幕連接、充電線圈等作用。
對于各部件的詳細FPC電路,我們借助專業(yè)機構的剖析來了解一下:
iPhone XS MAX內部FPC及SLP詳細信息列表
(資料來源:Fomalhaut,招商證券)
iPhone手機在世界各地擁有眾多粉絲,銷量也一直處于智能手機中的領先地位。伴隨手機功能的逐漸豐富,以iPhone手機為代表的智能手機的熱潮同時也帶來了FPC用量的攀升,以華為、小米等為代表的國產手機品牌在海外市場也占據(jù)了舉重若輕的地位。
iPhone全球出貨量及同比增長
(資料來源:IDC,華泰證券研究所)
蘋果及主流品牌智能手機FPC單機用量
(資料來源:iFixit,觀研天下,華泰證券研究所)
消費市場對于FPC柔性板的認可,主要基于兩點。
1消費電子微型化、小型化的設計需求。隨著消費電子產品的集成度提升,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系列產品內部融合了更多的功能,從簡單的通信功能升級到視頻播放、指紋識別、無線充電、感應側鍵、面部識別、近場通信等等。內部空間的一再壓縮,迫使以FPC為代表的的柔性化、小型化電子電路受眾面更廣,市場量升級。
2異形電路的需求變化。FPC柔性板的研發(fā)初衷是美國宇航局為解決特殊部位的電路連接而研發(fā),現(xiàn)代設備設計逐漸從規(guī)范的PCB板延伸到某些部位無法規(guī)范化甚至異形的電路板設計需求。FPC柔軟、耐彎折,且可自由設計為任意圖案的特殊屬性,可滿足以上需求。
軟板在現(xiàn)代消費電子領域已經無孔不入,我們再來看一下生活中常見的無線耳機及智能手表中FPC的使用。
Airpods Pro以及iwatch5中的FPC
(資料來源:iFixit,華泰證券研究所)
全球智能手表出貨及同比增速
(資料來源:Trendforce,Strategy Analysis,華泰證券研究所)
全球消費電子市場持續(xù)攀升,這其中包含智能手表、無線耳機、AR/VR產品、智能手環(huán)、平板電腦、電子書、智能音箱等幾十甚至上百種類型的設備,市場規(guī)模破萬億。新材料、技術的出現(xiàn)更是推動了以貼合性強、可彎折、可拉伸、耐嚴苛環(huán)境為需求的智能穿戴類產品的橫空出世,進一步提升FPC市場用量。
FPC廣泛應用于各類可穿戴設備
(資料來源:日本旗勝官網(wǎng)、華泰證券研究所)
全球可穿戴設備快速發(fā)展
(資料來源:IDC,華泰證券研究所)
FPC廠講FPC憑借配線密度高、重量輕、厚度薄、可彎曲折疊等突出特性,在消費電子領域的各類產品中扮演著關鍵角色,成為推動消費電子產品不斷向輕薄化、高性能、多功能方向發(fā)展的重要力量,且隨著科技持續(xù)進步,其應用場景還將不斷拓展與深化 。